(1)培養物水浸狀、變色、壞死、莖斷面附近干枯。
可能原因:表面殺菌過度,消毒時間過長,外植物選用不當(部位或時期)。
改進措施:調換其他殺菌劑或降低濃度,縮短消毒時間,試用其他部位,生長初期取材。
(2)培養物長期培養無反應。
可能原因:基本培養基不適宜,生長素不當或用量不足,溫度不適宜。
改進措施:改換基本培養基或調整培養基成分,尤其是調整鹽離子濃度,增加生長素用量,調整培養溫度。
(3)愈傷組織生長過旺、疏松,后期水浸狀。
可能原因:激素過量,溫度過高,無機鹽含量不當。
改進措施:減少激素用量,適當降低培養溫度,調整無機鹽(尤其是銨鹽)的含量,適當提高瓊脂用量增加培養基硬度。
(4)愈傷組織太緊密、平滑或突起、粗厚,生長緩慢。
可能原因:細胞分裂素用量過多,糖濃度過高,生長素過量。
改進措施:減少細胞分裂素用量,調整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比例,降低糖濃度。
(5)側芽不萌發,皮層過于膨大,皮孔長出愈傷組織。
可能原因:枝條過嫩,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用量過多。
改進措施:減少激素用量,采用較老化枝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