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務提出
教師通過一系列圖片向學生展示脫毒和未脫毒的馬鈴薯苗及其在生產中的表現,提出如下學習任務。
。1)馬鈴薯脫毒與快速繁殖的意義是什么?
(2)馬鈴薯常見的脫毒方法有哪些?影響脫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3)馬鈴薯脫毒苗常見檢測與鑒定方法有哪些?
。4)馬鈴薯試管苗快速繁殖是通過什么途徑實現的?
。5)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程序與生產技術是什么?
二、任務分析
馬鈴薯是一種全球性的重要作物,在我國的種植面積占世界第二位。由于它具有生長周期短、產量高、適應性廣、營養豐富、耐儲藏、好運輸等特點,已成為世界許多地區重要的糧食作物和蔬菜作物:但是,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很容易感染病毒而導致大幅度減產,并且馬鈴薯在生產和育種中還存在著以下問題:栽培種基因庫貧乏,缺乏抗病抗蟲基因;無性繁殖使病毒逐代積累,品質退化,產量下降;雜種后代基因分離復雜,隱形基因出現概
率很低,使得常規育種難度加大·因此,組織培養技術在馬鈴薯脫毒、育種和微型薯生產等方面顯得十分重要《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利用莖尖分生組織離體培養技術對馬鈴薯進行脫毒處覡,使馬鈴薯的增產效果極為顯著,后來又在離體條件下生產微型薯和在保護條件下生產小薯再擴大繁育脫毒種薯,全面大幅度提高了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利用莖尖培養技術對馬鈴薯進行無病毒植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知識
馬鈴薯是茄科茄屬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兩季栽培·其塊莖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
。ㄒ唬┬螒B特征與生物學習性
普通栽種馬鈴薯由塊莖繁殖生長,形態因品種而異·株高50~80cm.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塊莖圓、卵圓或長圓形·薯皮的顔色為白色、黃色、粉紅色、紅色或紫色;薯肉為白色、淡黃色或黃色.由種子長成的植株形成細長的主根和分枝的側根;而由塊莖繁殖的植株則無主根,只形成須根系·.初生葉為單葉,全緣。隨植株的生長,逐漸形成羽狀復葉。聚傘花序頂生,有白色、淡藍色、紫色和淡紅色等·馬鈴薯性喜冷涼、怕霜凍、忌炎熱·塊莖在土溫5~7℃開始發芽,18℃生長最好,莖葉生長適溫為20℃,塊莖膨大要求較低溫度,適宜土溫為15~18℃,超過25℃停止生長膨大,高溫季節易發生病毒病而引起退化。馬鈴薯是喜光作物,生長期間多爾,光照不足會使莖葉徒長,塊莖發育不良,產量低。馬鈴薯耐酸不耐堿,要求在pH值為5心6,0的微酸性疏松的沙壤中生長,堿性土栽培易發生瘡痂病,生長期間肥水充足,增施瞵餌肥,能提高塊莖產量和淀粉含量,增強塊莖儲藏性。